供奉神明
2023.11.05  瀏覽次數:235 分享至

▌三媽祖 - 乘願而來的慈悲

「今日三竹來降旨,要渡爐下眾靈兒,回在天庭去繳旨,功果完畢回天去。」
自民國62年,三媽祖隨福安宮爐主張文田及其妻鄭氏 (鄭淑貞師姐即為媽祖指定之代言人) 北上於台北縣五股鄉建宮,這是最初三竹宮的雛形。三媽本願渡世人,但並非想濟世就能隨意濟世,乃須領有宮旨,有幸得宜蘭山西夫子祖廟關聖帝君分靈引領至各地廟宇請領濟世法門,後得玉皇大天尊賜領玉旨,才開始不間斷的濟世活動,為感恩關聖帝君指引,曾將宮名命為「無極玉天三竹宮」以念初恩,並於廟地落成之際,雕刻3尺6金身共同護持濟世。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 守其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在我們的宮服上印有由三竹子組成的太極,對應著天與地、陰與陽、日與月、善與惡、有與無,如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看似簡單的「知白守黑」和「知榮守辱」卻蘊含著老子的無上智慧,再對應心經的「五蘊皆空」,其精華在於斷念於執著,一旦斷了執著,即空即無,即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以此,三媽引領眾弟子虛心修持邁向無極天,當確定立廟於桃園大園,即定名為「無極三竹宮」。

「母娘苦渡眾靈兒,峰山千辛萬苦起,迢迢來此為三竹,眾兒請汝好修持。」三媽曾降駕神諭,三竹宮下弟子本居天庭,今時降世凡世間,而三媽就是要來渡化弟子們,讓弟子們好好修持得以回歸。而世間的事事項項三媽都看得見,無非是為金錢為生活所困惑,內心滿滿的艱苦,而這一切的一切皆來自因果,故三媽迢迢來此渡化世人,惟,望三竹弟子好修行,回歸本源。




地藏王菩薩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有關地藏王菩薩的故事,最為人數津津樂道的便是這句,源自地藏王菩薩肉身時為盡孝道所發之宏願。這與三竹宮三媽一直以來對眾生所秉持的善念不謀而合,更可體會其對眾生的苦難感同身受。

三竹宮所供奉的地藏王菩薩分靈來自安徽省九華山,多年前三媽帶領爐下弟子歷訪三山五嶽時,經安徽省九華山地藏禪寺肉身菩薩身上的佛珠為引信,長途跋涉橫渡台灣直至三竹宮廟地落成遂以雕塑3尺6金身方開始於三竹濟世,而這過程竟已輾轉多年。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三竹宮三媽的法門裡,會指示燒化金銀給累世的冤親債主,而這儀式則必須由地藏王菩薩作主始得圓滿。廟地未成神尊未雕之時,每當有信眾須赦冤親,宮裡的師兄姐就會安排帶信眾特地到新莊地藏庵請求地藏王菩薩作主,直至後來桃園地區的信眾增加,三媽為體恤我們避免舟車勞頓,於是請託大園區沙崙在地的眾聖宮主神文武大眾爺作主處理。

在這輾轉等待廟地落成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神明及貴人的相助,這一切的一切無非是有感於三媽的慈悲善念,這也是三媽一直要傳達給我們的信念。而,是罪?是業?是功?是果?皆在你我的起心動念間。




金龍太子 - 亦莊亦諧金龍降霖

身似孩提,身穿甲冑,右手執寶戟,左手執乾坤圈,右腳踩風火輪,左腳立於蓮花上
回溯20年前,嚴姓弟子因緣際會求問三媽,當時事由因年代久遠已不可考,但承三媽指示,金龍太子乃為其主公,首以金蓮花一朵且須親至高雄三鳳宮將其太子靈駕請至蓮花上供太子降臨並供奉於家中。

得太子聖諭,當初本有靈有體(神尊)積極濟世,奈何當年賭博遊戲大家樂盛行,當時弟子因賭輸錢財,竟一時氣憤踢斷神尊右腿,太子也因此犯下神規,靈體被處罰封關於台東石雨傘。經此才由三媽先保太子靈體出石雨傘後,又領眾弟子遠至深山向鴻鈞老祖祈求重賜太子右腿。後由嚴姓弟子雕塑8吋8神尊,方有全台唯一右腳踩風火輪的太子神尊,從此便開啟了太子於三竹宮濟世之緣。

或許是太子為感恩三媽,自該弟子請回靈駕後,太子聖駕便時常降臨三竹宮共同護持濟世。惟,宮內當時並無太子神尊,又一次的因緣際會,一位吳姓信眾須請神明到家辦事,在神明指示下從吳姓信眾家中某處翻出沉封多年的老樟木,據說是該信眾已故父親的私藏之物,連該信眾都不曾見過。自此三竹宮內便有了第一尊1呎3的太子金身,正式供信眾參拜。再經過近二十年的濟世與多場法會救助眾生離苦得樂後,才得於新廟建立之時雕塑金龍太子3呎6金身。

聽著太子的故事,絕非三言兩語能道盡,其中曲折、輾轉、奔波,猶如我們充滿感嘆的人生。不禁感概,連神威顯赫的金龍太子都須歷經多年的濟世與修行方得金身。反觀我們世間眾人,多於求神拜佛之時請求庇佑,竟不曾想自己做了什麼、做了多少?我們的功果福報是否足以讓神佛保佑我們,更在沒有達到自我的期望時,便抱怨神明不靈驗,這豈非本末倒置?

文末奉上小故事一則,多年前某次宮內眾弟子搭乘遊覽車出去進香,經山區隧道途中另一輛遊覽車直逼後方意圖超車,太子突降駕指示,請司機大哥暫緩讓其先行通過,沒想到才一個轉彎,那輛遊覽車竟因車速過快,車身刮過山壁,側身整面玻璃全裂。也許不似神蹟,但若沒有神明的指示,若司機大哥不願禮讓,也許就沒有那次平安的進香旅程。對於神佛,我們不執、不迷,但我們願意奉其善心為宗旨與之共進。


回上一頁

TOP